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励志创业 > 文章内容页

创业,让他们从“创一代”变成“富一代”

来源:励志一生 日期:2017-09-28 08:49:35 分类:励志创业 阅读:
  都说现在的大学生,有任性,花着父母的血汗疼,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3个年收入过百万的在校大学创业成功案例,他们年入百万,开豪车,却不是“富二代”。创业,让他们从“创一代”变成“富一代”!
  1、成都中医药大学施超靠卖书赚200万
  施超是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2011级的学生,2015年,大四的他才24岁,凭借自主创业成了名副其实的百万富翁
  施超是江苏人,他的父母给他买书,他也从小就看书,“爸妈都很朴实,从不给我讲什么大道理,只是培养了我读书好,从书里学知识、学道理。我从小学认字开始到高中毕业那段时间读了超过1000本书,中外名著、人文百科、各类杂志我都读。”
  他认为,那1000本书,不仅让自己拓宽知识面,也为他的创业打下了基础。“因为读了比较多的书,所以我对自己销售的图书,选择起来比较应手,懂得如何判断一本书是不是好书,也清楚什么书适合什么样的读者。”于是,施超将自己创业项目初步选定在了图书销售上。
  高考完那个暑假,施超开始在家附近的广场上摆地摊卖书,新的旧的都有,都是他认为的好书。两三百本书不到一个星期就可以卖完,大约每天能挣70元,施超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。
  2011年来到成都上大学后,施超也没放弃自己的图书销售,趁周末时在学校里摆摊儿卖书,规模虽小,但在大二时已经攒下了近10万元。
  腰包渐渐鼓起来的施超利用学校创业政策在学校开了一个实体书店——超然书斋。可是实体书店并不。为了维持书店的运营,施超开始去成都的高中销售课外读物。
  “我当时是跟出版社合作,拿着我选出来的书单,找高中学校老师谈,然后再让同学们从书单中选出书,我再反馈给出版社,然后备货、送货。这样子没有中间商一层层赚,我拿到的货源比一些大型连锁书店都便宜,所以最后书送到同学们手上时,价格也要比定价低。而且为了让学校老师、同学解除后顾之忧,我都是先向出版社垫付货款,同学们拿到书了,再把付给我。”
  施超讲述自己的“生财之道”
  后来,感觉自己忙不过来的施超找来10个自己的中学同学,将图书销售业务扩展到了上、江西、湖北等地方。业务渐渐扩展后,他又筹建了自己文化公司——江苏超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,24岁的他,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二个100万元。
  现在,施超的书斋每年会拿出一部分的收益资助学校的一个创业者联盟,帮助想法的同学启动计划。每年学校的同学们去支教时,他也会给那些山区的学生带去课外书,每年都会捐出2000本。
  这才是学霸正确成长方式!靠读书读出了商机,成为“富一代”,走上了人生巅峰!
  2、武汉科技大学镇小龙创业两年,从零到千万
  开着奔驰车,走到哪儿都有助理相随,武汉科技大学的在读学生镇小龙颇有老板范儿。资产从零到千万元,购置两辆过百万元豪车,自有30多家实体店,吸引200名大学生追随……实现这一切,镇小龙只用了两年时间
  镇小龙从大三开始自己创业,从最简单的棉被、蚊帐等生活用品的批发开始做起,将用户锁定在大学新生。
  凭借他和小伙伴的一股子拼劲儿,他们在新生开学的15天内做出了200多万元的营业额,净赚16万元。
  他的创业行动让不少同学受到激励主动要求他牵头,带领大家创业。就这样,一个200多人的创业团队成立了。
  之后,他做过电子产品销售、服装贸易、教育、人力资源旅游、租车、“大学盟”微信公众账号、校园周边卡等一系列项目,他成立了自己公司,实体店30家,参股驾校、台球馆、宾馆等商业实体上百家。
  3、重庆大学禹化普卖手抓饼,年收入250万
  上面两个例子看完,有没有一种创业项目都非常高大上,一般人干不了的感觉呢?
  其实创业并没有这么多条条框框,很多大学生就靠在学校周边做小生意走上了创业之路。
  这里就有一个重庆大学生靠卖手抓饼,自己老板年入250万的真实例子!
  重庆大学生禹化普大三时就开始租门面卖手抓饼,在经历短暂生意惨淡的日子后,他学习成都小吃店“慢工出细活”的做法,要求师傅一次只做1-2个饼,保持饼的最佳口感。这样一来排队的客人变更多了,每天平均能卖400个饼。两年的时间里,他的手抓饼有4家直营店、1个加工厂和8家加盟店,年收入达250万元。
X

打赏支付方式: